点赞!铜仁学院两名教师荣获全省“最美劳动者”称号
近日,贵州省总工会、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贵州省委员会、贵州省妇女联合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命名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进行联名表彰》的通知,对全省“最美劳动者”进行联名表彰。其中,我校教育学院陆艳教授、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梁正其副教授喜获殊荣。
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他们的事迹↓↓↓
陆艳,女,江苏南通人,教授,博士,现为教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负责人。先后荣获铜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铜仁市“崇尚学习、品德高尚”文明标兵,贵州省第四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铜仁市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铜仁市第四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等。
心中有梦,不为繁华
她是一位出身在江苏南通市85后的海归女博士,原生家庭温馨和睦,受父母的耳濡目染,内心播下了善良的种子;受高中老师的影响,她开始关注特殊儿童的成长。2004年高考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特殊教育”这个专业,并于2014年8月,在韩国又石大学取得特殊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掐指算起,今年已是她与特教结缘的17个年头了。
在国内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紧缺的境况之际,她完全可以选择在大城市工作。但一句“我们需要你”使她放弃了去一线城市工作的大好机会,放弃了与家人朝夕相处的天伦之乐,义无反顾地选择在山遥路远之地上安贫乐教。
她的理想很简单,一个安定的家,和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铜仁学院需要她,这让她无法拒绝。
出则勤勤,入则恳恳
自任教以来,她始终在贵州育人工作的第一线上,身兼数职,是铜仁学院教育学院教授,特殊教育专业负责人、贵州师范大学兼职硕导、贵州省教育学会中小学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贵州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官、铜仁市市管专家、铜仁市人文社科智库专家、铜仁学院中青年学术骨干。教授过《自闭症儿童发展与教育》、《特殊儿童诊断评估》、《听力语言康复》、《智力障碍儿童发展与教育》等课程,并积极完成各项系部教研工作。
在育人上,她谨记学校先进育人理念“引社会服务之水,灌人才培养之田”——将社会服务、教学实践、科学研究、思政教育融为一体,让学生们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快速地提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一育人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前期很耗费精力。
也是由于这个育人模式的施行,她近年来荣获梵净卓越教学名师、校级社会服务先进个人、铜仁市“崇尚学习、品德高尚”文明标兵等荣誉称号,同时,三年多时间里她指导的学生们荣获10项校级立项,10项省级创新创业立项、8项国家级立项,还发表了30余篇期刊论文。
爱生如子,倾心倾情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爱生如子,无私奉献,是她生命的格言。
她把自己大多数的时间与关爱给予了学生。“拿着,去买件厚厚的衣服过冬吧。”寒冬来了,给那群衣服单薄的学生们一个暖暖的冬天。
“去买点凉水喝吧,解解渴。”酷夏到了,给予那群汗流浃背的实训学生幸福。
“有需要就拿去吧,加油!”毕业季时,她主动帮助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们,给即将就业的贫困生出去考证考编的路费,给正在考研的学生们生活费,给想要发表论文的学生们版面费。
“好好吃饭,注意身体。”对于跟她一起在医院做案例的学生,她除了给每位学生补贴200元伙食费外,还偷偷帮他们承担住所水电费。希望通过她的帮助能让他们能有更美好的未来。
心怀大爱,细嗅蔷薇
出于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她几乎从未给过自己“放假”的机会,一有时间,就积极与铜仁市教育局、铜仁市残联、民政局、市特校、康复机构和铜仁幼专及铜仁网等平台协作,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与公益活动。
2018年至今,先后与铜仁康复医院和铜仁宏昕康新中医院建立了“医教结合”博士工作站,每周赴医院为残疾儿童免费做诊断评估。进一步拓展铜仁学院社会服务途径,推动了铜仁学院教师个性化服务发展,提升铜仁学院区域社会影响力。
“黄金百万两,不如教一子。”她坚守立德树人的本职,虽然平凡,但她愿尽她所能,温暖人间!
梁正其,男,贵州桐梓人,副教授,硕士,现为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水产养殖专业教师。先后荣获铜仁市优秀教师、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铜仁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社会服务先进个人等称号。
2013年工作以来,保证正常教学工作以外,他便到基层开展技术帮扶工作,帮助农村百姓发展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2015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他到石阡县青阳乡龙金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他走村窜巷,了解村里产业情况,制定产业发展 规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产业帮扶,驻村结束后,由于表现优异,荣获铜仁市委授予2015年“百佳驻村干部”荣誉称号。
驻村工作结束后,他回到了铜仁学院,但产业帮扶并没有停。他经常说:“哪里养鱼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六年来,充分利用自己周末、暑期的休息时间,利用自己所学专业,到沿河、德江、松桃、印江等地进行稻田养鳅(鱼、虾、鳖)、设施渔业等生态渔业技术培训、实地指导,也到全省其他水产需要的地方去进行技术指导。
他认为:“作为搞农业技术的地方教师,如果脚不下田,手不沾泥,就算不上为农业服务”,于是,他对那些稻田开挖不规范、不会遮阳棚搭建、防逃设施不会安装等的老百姓,他亲自到田里进行安装示范。六年来,共开展堂屋培训、课堂讲授等大小培训50多场,培训达3000多人次,免费发放生态渔业技术培训手册1000余册,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2000余亩。
通过几年穿梭于田间地头,与百姓近距离的接触指导,大部分百姓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大多数百姓的亩产值都从原来的2000元左右,平均提升到了3500元左右,高的超过6000元,达到了用产业带动脱贫的目标,也得到了百姓的认可,百姓称他为“泥鳅教授”、“鱼教授”、“ 虾教授”。除了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对百姓需要的池塘养殖,在养殖遇到的问题,也是随叫随到,他认为:“百姓叫你解决问题,是信任你,我们应该义不容辞的帮助”。
2021年来,为了保护地方土著鱼类资源,他又开启土著鱼类繁育技术攻关的新征程,5月以来,为了做好山麻鱼、泉水鱼、花鱼骨等优质土著鱼类亲鱼筛选与培育、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他一直驻守江口县德旺乡养殖基地,目的就是一定要将土著鱼类繁育做成功,保护这些珍贵的鱼类资源,也为优质蛋白上餐桌贡献一份力。
发展产业,攻破技术难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永远在路上,产业帮扶还责任重大,作为一名地方高校的水产教师,必须深入基层,主动担起地方产业发展帮扶之重则,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科研成果出于田间地头,一心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 侯长林教授在一级期刊《教育发展研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侯长林教授在一级期刊《教育发展研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 铜仁学院课题组发表了评价天然黄酮金属螯合物制备的最新研究成果
● 铜仁学院杨春君博士在重要期刊《故宫博物院院刊》发表学术论文
来源:校工会等
编辑:张朝飞
审核:叶 丹
整理: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